(资料图)
4月6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陈跃军团队创建了一种“能够跨分化阶段和时间点的高通量谱系示踪”的新技术,利用该技术解析了大脑内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分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药物制备新策略,为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带来新希望。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于《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影响因子24.6)上。
陈跃军表示,多巴胺在大脑里像信使一样,帮助传递信息。多巴胺系统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等密切相关。传统的以左旋多巴为主的药物治疗只能改善症状,且后期存在严重药物副作用。通过移植外源神经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最具潜力的治疗策略。
为了解决人多能干细胞分化成目的细胞比例低、缺乏可靠质控方法、细胞药物批间差大等问题,研究团队首先创建了“能够跨分化阶段和时间点的高通量谱系示踪”的新技术,并应用该技术解析了人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团队发现了一种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分子,并利用这一特异性标记分子开发了目的细胞高度富集的供体细胞药物制备新策略,可提高移植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比例,为实现更安全有效的帕金森病细胞替代疗法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此研究基础上,团队已申请了三项国际发明专利。
此外,研究团队已经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启动了帕金森病自体干细胞治疗项目,通过产学研用协同联动,推动形成再生医学研究和精准医学治疗新模式。
责编:陈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