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薛峰埋雷再暴!新鸿基金融收购不达预期,光大证

界面新闻   2023-02-24 13:05:08

记者 | 未央

2月24日,界面新闻记者独家获悉,继2020年8月光大证券对其在港平台光证金控(全称:光大证券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完成23亿港元增资之后,光大证券又要对光证金控进行新一轮增资,增资数额为3亿美金。

光大证券在近日与集团的工作会议中讨论通过了此项议案。据光大证券内部人士透露,光证金控行政总裁李明明在会议中强调,光证金控在香港的经营很不乐观。


(相关资料图)

上述工作会议中通报,光证金控全年亏损额将达到4至5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光证金控实现营业收入5.51亿港元,净利润为-2.59亿港元,而2022年下半年港股动荡,交投清淡,全年数据恐更不乐观。

据悉,形成亏损的重要主体为光大新鸿基(现已更名为光证国际),为几年前光大证券溢价收购,收购后形成商誉超过13亿港元。不过收购未达预期,相应的商誉还面临数亿元的减值压力。年亏损额与商誉减值合计或将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拖累光大证券全年业绩。

在港员工大量离职

据界面新闻记者从光大证券香港分部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光证金控包括CFO在内的员工离职近半。

光证金控系光大证券于香港注册的全资子公司,业务性质为投资控股和金融服务。光证金控以中国光大证券国际有限公司(下称:光证国际,原名:光大新鸿基有限公司)为主要经营管理平台。

光大新鸿基是早前光证金控从香港新鸿基公司手中收购的公司。2015年,光证金控以40.95亿港元收购新鸿基公司持有的新鸿基金融集团70%股权。2020年11月,光证金控继续收购新鸿基金融集团剩余30%股权。由此,收购总对价达到了67.45亿港元。

光大证券以超过40.95亿港元收购其70%股权,估值达到31倍PE。收购新鸿基金融,使光大证券账面产生了近13.47亿元人民币的商誉。

2014年、2017年以及2019年下半年,光大证券就光证国际和新鸿基金融这个资产组,分别计提了商誉减值人民币1.66亿元、2.17亿元和2.64亿元,累计共计提商誉减值折合人民币6.81亿元。2020和2021年度这一资产组未计提商誉减值。

2022年经营亏损雪上加霜,商誉存在进一步减值的压力。

增资势在必行

光大证券增资光证金控势在必行,原因是后者旗下公司存在贷款压力,母公司增资,可以降低财务成本。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光证金控总资产115.88亿港元、净资产14.54亿港元、负债总额101.34亿港元,资产负债率超过87%。增资迫在眉捷。

再早前,光大证券不得不为光大金控在港借款提供担保。1月17日,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光证金控在香港取得12亿港元提供借款担保,担保金额为15.15亿港元。已实际为其提供的担保余额为30.11亿港元(不包含本次担保)。

收购香港新鸿基金融集团,是光大证券前董事长薛峰主政期间派公司业务总监李炳涛赴香港完成的一项收购,该项收购曾与MPS项目齐名。

李炳涛香港在任期间,光证国际并没有出现过严重的亏损。2015年至2021年年报,光证国际净利润分别-1925万、-312万、1.02亿、1.69亿、1.83亿、3.33亿、2.89亿港元。

薛峰因MPS案被查后,李炳涛调回总部,纸开始包不住火。

有离职香港员工表示,如果内外环境和改善措施未见提升,光证金控未来可能还将继续拖累母公司业绩。

继李炳涛之后,李明明2021年末上任光证金控行政总裁。公开信息显示,李明明系光大证券营业部老总出身,此前有报道称,李明明曾因业绩不佳被降为部门副职。担任香港职务之前,其职为光大证券西安分公司负责人。有中资香港人士评论称,券商零售系统出身的李明明,缺乏国际化视野和海外投行经验。

最新业绩快报显示,光大证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07.8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78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35.46%和8.79%。